2019年末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.2万亿美元,次于美国(7.7万亿美元)和荷兰(2.6万亿美元)。
此外,集装箱市场周期预期在未来12至24个月将会呈现向上趋势。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环比上涨34.24%近期海运旺季到来,港口货运量大增。
上半年中远海控实现营业收入740.53亿元,同比增长2.71%,实现归母净利润11.37亿元。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快速回升,但受疫情影响,全球海运业停航潮尚未解除,海运运力和集装箱设备相对短缺,助推了航线订舱运价逐周上涨。还有不少中小型的船运公司因为承受不住长期停航造成的经济压力,已经陆续倒闭。摩根士丹利近期予以中远海控港股增持评级,目标价上调至4.82港元/股。业内人士认为,海外疫情严峻,全球海运业停航潮尚未解除,海运运力和集装箱设备存在短缺情况
此外,集装箱市场周期预期在未来12至24个月将会呈现向上趋势。为了保证按时到货上架产品,今年货运量近期开始逐步上升。这些因素正在逐步减弱。
国内方面,一些行业和企业仍较困难,存在复苏不平衡的状态。总的来看,8月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,六稳六保落实成效日益显现。经济增长新动能在增强。8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8.7%。
外贸和外资增长好于预期。随着居民就业保持稳定,居民收入增加,国内消费环境改善,特别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后期消费有望继续恢复。
国家统计局9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8月份,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,同比增长0.5%,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;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6%,增速比7月份加快0.8个百分点;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.0%,比7月份上升0.5个百分点。付凌晖同时指出,当前经济运行的变化主要还是一种恢复性增长,多数主要指标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,一些指标的累计增速仍处于下降区间。服务业生产指数也是在回升和提高的。1-8月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,8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.6%,比上月下降0.1个百分点。
付凌晖预计,如果9月份这种态势能够延续,三季度当季增速会比二季度明显加快。未来,消费是否有望保持回暖势头?付凌晖指出,当前影响消费复苏的因素来自三方面:一是前期居民收入受到一定影响;二是为了防控疫情,各地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,比如景区限流、电影院限流,这些措施影响了一些消费活动;三是在疫情影响下,居民对消费还有担忧情绪。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.5%,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1.5%;前8个月,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.3%,降幅比1-7月收窄1.3个百分点。总体来看,积极变化在增多。
付凌晖说,下一阶段,要落实好六稳六保的政策措施,促进经济的稳定恢复。积极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消费和投资继续好转。
8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6%,增速比上个月加快0.8个百分点,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4%,增速比上月加快0.5个百分点。工业和服务业恢复加快。
促进经济稳定恢复后续经济恢复将呈现何种态势?从三季度情况来看,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生产都比二季度有所改善,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.8%,8月份加快到5.6%。就业物价保持总体稳定。8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%,其中出口增长11.6%。谈及当前国内消费的主要特点,付凌晖指出,一是在消费总量恢复的同时,结构升级态势在持续,8月份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商品零售额中,化妆品类、通信器材类、金银珠宝类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;二是线上消费较快增长的同时,线下消费也在恢复,前8个月,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.8%,8月份餐饮收入下降7%,降幅比上月明显收窄;三是在实物商品消费恢复的同时,服务性消费在稳步恢复,8月下旬电影票房收入的增长已接近去年同期的90%左右。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.4%,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.3个百分点,总体上保持温和上涨态势。另一方面,为企业纾困的政策在下半年还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,如全年新增减税降费2.5万亿元、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.5万亿元等。
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,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7.6%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9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。
1-8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8.8%,服务机器人、智能手表等产品产量当月增长70%以上,工业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当月产量增长30%以上《公报》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、中国对主要经济体的投资、对外直接投资者构成、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地区和行业分布、综合统计数据等六部分,介绍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。
中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,流量占全球比重连续4年超过一成,2019年占10.4%;存量占6.4%,与上年持平。截至2019年底,中国超2.7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88个国家(地区)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.4万家,全球80%以上国家(地区)都有中国的投资,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7.2万亿美元。
2019年末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八成集中在服务业,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、批发和零售、金融、信息传输/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、房地产、交通运输/仓储等领域。五是对东道国税收和就业贡献显著,对外投资双赢效果凸显。2019年,中央企业和单位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72.1亿美元,同比增长18%;地方企业897.4亿美元,同比下降8.7%,占全国非金融类流量的76.7%,较上年下降4.3个百分点。二是投资覆盖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,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稳步增长。
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企业超过1万家,2019年当年实现直接投资186.9亿美元,同比增长4.5%,占同期流量的13.7%;年末存量1794.7亿美元,占存量总额的8.2%。2019年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,超七成投资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、制造、金融、批发和零售业四大行业。
9月16日,商务部、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《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》(以下简称《公报》),正式公布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。广东、上海、山东位列2019年地方对外直接投资前三甲。
三是投资领域多元,八成存量集中在服务业。2019年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达560亿美元,雇用外方员工226.6万人,占境外企业员工总数的60.5%。
2013至2019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累计直接投资1173.1亿美元。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369.1亿美元,同比下降4.3%,流量规模仅次于日本(2266.5亿美元)。2019年中国境外企业的经营情况良好,超七成企业盈利或持平。2019年末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.2万亿美元,次于美国(7.7万亿美元)和荷兰(2.6万亿美元)。
2019年末,地方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达到7855.5亿美元,占全国非金融类存量的40.4%。《公报》显示,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:一是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蝉联全球第二,存量保持全球第三。
从双向投资情况看,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低于吸引外资3.1%。四是中央企业和单位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,地方企业存量占比超四成。
对外投资带动出口1167亿美元,占中国货物出口总值的4.7%,实现销售收入25120亿美元,同比增长4%2019年末,地方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达到7855.5亿美元,占全国非金融类存量的40.4%。